close

        海德勒牧師(Rev. Robert Heidler)曾描述初代信徒的聚會是從敬拜開始的,直到了用餐時刻,敬拜才暫時告一段落,信徒和新朋友們彼此相交,享用愛宴。用餐完畢,又再開始敬拜讚美,直到聖靈彰顯降臨那一刻,神蹟發生,有人病得醫治,身上的鬼被趕掉…等。就連非基督教的歷史文件都有記載,在第四世紀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前,像病得醫治、趕鬼等神蹟奇事,本是教會尋常事。神蹟奇事不僅發生在個人生活中,更是發生在群體敬拜中。   

        不曉得當時是否有敬拜團隊?可能性不高,但這不是重點,就連神蹟奇事也不是敬拜的重點。在敬拜中,最重要的是上帝得讚美、尊榮、頌揚,直到聖靈彰顯並且自由運行、觸摸人心、人身心靈得醫治,並且生命得改變。

 

最佳的敬拜形式

        布德孝(Paul Bradshaw)指出,「就我們對初代教會敬拜形式的了解,那時並無標準化的敬拜儀式,而是不同群體各有不同的敬拜形式。直到第四世紀,為了要區分正教和異教,不同的群體在如此壓力下,慢慢接受某種統一的敬拜形式。」(註一)歷史告訴我們,自此統一敬拜的形式成為了敬拜的重點,敬拜漸漸失去了活力,原本常有的神蹟奇事成為稀奇罕事,有時就連敬拜形式也成了批判與攻擊的焦點。

        直到如今,敬拜形式和敬拜領袖的表達仍常成為批評的焦點。其實,在「用心靈和真理敬拜」的原則下,信徒彼此接納,欣賞與自己不同的敬拜形式,是蒙神喜悅的。這樣的合一態度往往促使會眾敬拜時能更深進入上帝的同在中。

        教會同工們亟需對敬拜有合一的看見。若是敬拜領袖和牧者彼此對敬拜形式或表達看法有差異時,敬拜領袖切莫堅持己見,存謙卑的心祈禱,尊重上帝託付牧者的職份和權柄,不要背後批評牧者;但也請牧者多鼓勵敬拜領袖,多體諒敬拜領袖的感受,敬拜領袖往往富有藝術家易感的心,面對粗糙的人際關係處理,容易心裏受傷。合一在上帝面前是極其討喜的。

        最佳的敬拜形式,並不存在。每個教會都有其敬拜方式,並且每位信徒也有其獨有敬拜的方式。有的教會重視傳統詩歌,有的教會只唱現代詩歌;有的教會敬拜時十分重視安靜等候神,有的教會又喊又跳又拍掌的;有的教會注重肅靜和儀典,有的教會講求自由、不拘形式。讓我們超越形式,進入敬拜的實質吧!不要批評某人敬拜又喊又跳是屬肉體的敬拜,像當年米甲嘲諷大衛王踴躍跳舞一樣。也不要批評某人敬拜安靜不動是死寂的敬拜,疏不知在肅靜中敬拜,也是神所喜悅的。

 

盡情的專一敬拜

        幾年前去以色列,某主日,我去耶路撒冷萬王之王教會(King of Kings Community,Jerusalem)參加崇拜,「恰巧」那天有特別來賓是敬拜領袖保羅‧韋伯(Paul Wilbur)。我準時到達聚會禮堂,但已經人山人海,沒想到前幾排特別留座,讓了出來,「恰巧」有人邀請我往前座去,一坐下,才發現我「恰巧」坐在韋伯的後面,可以就近觀察他。

        韋伯是我最敬重的敬拜領袖之一,無論是他寫的詩歌,或帶領的敬拜,總激起我對上帝愛慕之情,他領敬拜的風格往往氣勢磅礡,他寫的詩歌歌詞常使我對上帝國度有更深的領悟和期盼。那一天的敬拜也是如此,全體會眾沒多久都投入敬拜的洋海,向上帝獻上深深的仰慕之情。

        我閉著眼敬拜,向上帝獻上讚美,不曉得過了多久,張開眼,才發現韋伯早已下臺,把敬拜交給教會年輕人帶領,但他並沒有回到座位。我透過講臺燈光,目光嚴嚴在一片漆黑的會場,搜索他的身影。結果發現在會場最暗的角落裏,他全人俯伏專一敬拜。那一幕在我心靈刻下深深的印痕,原來盡情、專一愛慕上帝是韋伯帶領敬拜的秘訣。

        韋伯專一敬拜的秘訣正是我主日領詩時最大的挑戰之一。臺上領詩的職責和壓力往往容易讓領敬拜的人分神,並且稍不留神,很容易讓會眾的反應影響敬拜的專注力。我了解靠個人力量做不到專一愛慕上帝敬拜,但我能夠倚靠我們厚賜予人的上帝。每當我向祂懇求幫助,使我能專一敬拜,祂就慈愛地應允我。祂的信實和良善,無人可比。

 

平日深耕敬拜

        遇見韋伯的故事還沒結束。那天崇拜後,我去帳幕禱告塔(Pavilion Prayer Tower)接受醫治禱告服事,結果「恰巧」遇見韋伯在禱告塔敬拜上帝,在場連他只有五人。我以前所認識的韋伯,是常與大詩班和交響樂團同工,帶領幾百人、甚至千人一起敬拜的他;但在那小小的房間裏,我看到他目無旁人,拿著吉他專心敬拜,那份仰慕上帝之情深深觸動我的心。

        我才明白,原來平日的他就是這樣愛慕上帝,臺上領詩的敬拜是他個人敬拜的延伸。想到那一天發生這麼多「恰巧」,不禁莞爾而笑。記得有人說過:「基督徒沒有所謂的『恰巧』,因為一切都是上帝的百分之百預定中。」

        韋伯敬拜的榜樣深深感動我。不少上帝大力使用的敬拜領袖都像韋伯,平日深耕他們的個人敬拜生活。這是我個人敬拜急需成長的一環。

        詩歌是敬拜的方式之一。除了唱詩敬拜之外,我從兩個方面來拓展自己敬拜的深廣度,給大家參考。首先,我用聖經裏敬拜的禱告來敬拜,或用詩歌、或是祈禱來敬拜祂,尤其啟示錄、詩篇、先知書中不少寶貴的敬拜禱詞。我原本因自己拙口笨舌,想借用聖經中前人的禱詞,沒想到卻豐富了我敬拜讚美的詞彙。

        其次是,查考和默想聖經中有關上帝屬性的經文和原文涵義,諸如:聖潔、公義、信實、良善…等,並且禱告懇求聖靈在生活中能經歷∕明白祂的屬性。這些對上帝的認知和體驗會拓展敬拜者讚美的深廣度,是一輩子學不完的功課。

        就像每位信徒,每天投注時間讀經禱告,敬拜祂,親近祂,默想祂的話語,也是敬拜領袖每天不可少的。從經文及從生活中,培養聆聽神微小聲音,更是重要。因為平日靈修時的聆聽和領受,會幫助我們在臺上領詩,或禱告、或讚美,敏銳察覺聖靈的感動。主日崇拜,是敬拜生活的一部分;而敬拜領袖臺上的敬拜,則是平日個人敬拜的延伸。

 

屈身事奉弟兄姐妹

        帶領敬拜是從愛慕神,到愛人,屈身服事弟兄姐妹的事奉。領敬拜是在人前的事奉,所以敬拜領袖要謹防驕傲自高的陷阱,以屈身為眾人洗腳的服事心態,一起來到上帝的施恩寶座,頌揚祂的美德和大能作為,敬拜祂。

        崇拜的對象是上帝,而會眾則是群體崇拜中不可或缺的主角,領詩者不過是引座員,透過音樂、詩歌、禱告,邀請人進入上帝的國度。音樂是一種語言。敬拜領袖儘可能使用會眾能產生共鳴的音樂語言,不是以自己的音樂品味為最高考量。至於怎樣挑選詩歌和詩歌的安排,不妨參考一些敬拜領袖寫的書籍,以及參加敬拜研習會,汲取他人的經驗。其實,我們身邊其他的敬拜領袖是上帝放在我們生命中的學習榜樣,無論是新手或老手﹐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 曾聽有人說,領敬拜的人只要心向著主敬拜即可,不用太在意音樂的技巧。這樣的說法有點偏激。其實,樂手和唱詩者的音樂技巧決定詩歌敬拜表達的空間,而美好的音樂技巧會豐富詩歌的語言。樂手善其器,歌手音準、拍子準,是需要的。向上帝獻上最好的,本是應當。

 

把主權交給聖靈

        敬拜前,敬拜團隊有充分的演練是絕對必要的。週間的演練讓敬拜團隊熟悉詩歌,並且回家有機會私下練習。到了主日崇拜早晨的演練重點,就不再是詩歌歌曲的安排和音樂的技巧,而是著重於預備敬拜的心。

        敬拜領袖從禱告主題、挑選詩歌、到敬拜團隊演練,都是在敬拜和尋求聖靈心意下進行。並且主日崇拜時,敬拜領袖還是需要隨時觀察聖靈的意向。

        每個教會順應聖靈引導的方式,各有不同。分享我們教會的方式,供大家參考。在我們教會裏,敬拜的麥克風是開放給每位會眾的。順應敬拜河流的責任不僅是敬拜團隊的,也是教會牧者和長老的,更是每位參與敬拜的弟兄姐妹的。

        主日敬拜中,若任何人有從聖靈來的感動都可以上臺分享,或詩歌、或禱告、或分享。不過,除非教會領袖當場公開邀請,否則每一位有感動分享的人都必須先徵求教會領袖同意,由教會領袖查驗後,在敬拜時合適的契機上臺,若被拒絕,我們絕對尊重教會領袖的查驗。

        最近﹐我們教會敬拜邁入新的一季﹐在敬拜時聖靈有時會賜下即席詩歌。但就算敬拜團隊有人有感動要唱即席詩歌,也必須先徵求主領的同意,才開口唱;由於大家在聖靈裏合一,通常只要一個手勢或眼神,就可以表達意願,徵求同意,並等待合適的時刻唱。此時,敬拜團隊若有足夠的技巧,樂手們就可以立即彈出和弦,歌手們可以唱出合音伴唱,負責字幕同工有足夠時間能打出即席詩歌歌詞,在大家同心齊力事奉下,即席詩歌的信息就更能滲透人心。

XXX

        一年多前,韋伯在以色列隱基底帶領從上百個國家前來五千位信徒,一起敬拜向主求甘霖。聚會正逢旱季。結果,不僅聚會中出現神蹟奇事,會後天空還下起不合時節的甘雨。之後,韋伯應邀去阿拉伯大公國領敬拜,聚會當天有四千人來,他們領全場的人做得救禱告,唱詩歌讚美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的上帝。之後,他們去另一個穆斯林國家科威特。在五英畝的地上,有幾百人高舉手,說:「我要得到你所說的救恩。」場面激動。據聞有位穆斯林因信主得救太興奮,突破警衛重圍,衝入講臺,用力把韋伯的頭壓在手臂下,使大家虛驚一場!

        韋伯的經歷正是每位敬拜者內心的渴求─願我們的敬拜能蒙神喜悅,上帝國度降臨,使坐在死蔭之地的人見光明,人身心靈有病得醫治。讓我們竭力深耕敬拜﹐向上帝獻上祂應得的感恩和讚美﹐頌揚祂偉大的作為﹐記念祂豐盛的恩惠﹐高唱祂的信實﹑公義﹑慈愛。

 

註一,Paul Bradshaw, The Renewal of Sunday Worship, The Complete Library of Christian Worship (Nashville: Star Song Publishing Group, 1993), 3: 208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細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